「不禮讓行人新規」從2023年6月30日正式上路!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,交通部原先研議,只要行人穿越線有人,無論遠近,車輛都要停下讓行。
不過因引發民怨,又緊急決議維持現行距離3公尺標準。
但相關罰則採用新制,自2023年6月30日起,違者最高可罰6千、記點3點、且須參加道安講習3小時。
若違規使行人受傷或死亡,罰得更重。
根據現行制度,若汽機車車體處於行人穿越道,且車體距離行人行進方向少於3個枕木紋,就可進行取締;但若車體未進入行穿線,即便與行人距離少於3個枕木紋也不會觸法。
此外,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》第103條第2項規定,「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,遇有行人穿越、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之視覺功能障礙者時,無論有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號誌指示,均應暫停讓行人、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」,因此,即便行人闖紅燈,車輛也得讓行;
但行人會有相關違規開罰,若因闖紅燈而有碰撞事故發生,同樣會有肇事責任。
公路總局指出,為落實停讓文化,未來監理機關會針對未停讓行人之違規駕駛人,優先安排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,藉由講習即時導正違規駕駛人的行為,建立正確駕駛觀念。
無正當理由不依規定接受講習者,會有1800元罰鍰;
經再通知參加講習,逾期6個月以上仍不參加者,吊扣其駕駛執照6個月;
若仍不依限期繳送駕照者,吊銷其駕照。
-----
最近接連幾起車禍意外都發生在斑馬線上,
尤其很多人自以為走斑馬線安全,
往往容易鬆懈,忽略轉彎甚至闖紅燈的車輛,
因此就有學者提出,
台灣斑馬線設計有3大缺點包括
位置設計不當、缺乏防撞功能和照明不良
都會讓斑馬線成為行人的潛在殺手。
過馬路過到一半突然有右轉車,
行人不是趕緊閃開,就是快步通過,
不要以為走在斑馬線上,就一定安全,
現在有學者提出,斑馬線的三大,不當設計。
東森新聞記者楊容:
「一般在台灣斑馬線畫設都是
緊鄰著旁邊的直行車道,但是當綠燈亮起行人
要往前通過,這時候又有右轉的車輛,
如果一個不注意,不小心就可能會發生車禍。」
▲因為車輛要右轉時視景同時往前又往橫向移動,
就可能沒注意到行人。(圖/東森新聞資料畫面)
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認為,
因為車輛要右轉時
視景同時往前又往橫向移動,
就可能沒注意到行人,
▲不像英國是把斑馬線,
配置在離街角有一段距離,
讓駕駛轉彎後才會和斑馬線交會 。
(圖/東森新聞資料畫面)
另外具防撞功能的庇護島也只有
路幅較寬的馬路才有,一般道路對行人的
防撞保護接近於零,斑馬線附近只有路燈照明,
遇到清晨或傍晚天色昏暗都容易發生車禍。
▲公車廣播:「請注意左轉彎。」
公車一要轉彎就會發出警示聲音,
如同廣播一樣,提醒外面行人卡注意,
(圖/東森新聞資料畫面)
另外加裝車側盲點偵測系統,
只要公車視線死角範圍有人靠近,
螢幕就會出現紅色警示提醒司機。
大都會客運營運部經理高燦煌:
「駕駛員在轉彎的時候確實很容易受到
A柱的影響,而造成了視野被遮蔽
會比較有一些危險性,我們現在裝設的
是有四輛,後期我們是預計在,
紅5路線的話會全線加以施裝。」
為了減少大車視野死角,
公路總局2017年修法規定,
公車、遊覽車和大貨車等大車自2020年起,
需要全面配備行車視野輔助系統,
影響共20多萬輛大型車,
對行人安全能有更多保障。
過馬路卻遭轉彎車撞上,
行人走在斑馬線怎麼變得好危險。
轉彎車沒禮讓行人,
釀禍的交通意外時常發生,
台北市警局決定加強「不禮讓行人」執法,
針對台北市58個易肇事路口加強取締,
只要轉彎車的車頭進入行人穿越道時,
和行人的距離不到3公尺就會吃上罰單,
最高會被罰3600元,
駕駛如果不禮讓行人,
恐怕得付出不少代價。
▲轉彎車撞上行人,
幾乎是車禍案件發生的前3名,
因此台北市交通局針對58個易肇事路口,
加強取締「未禮讓行人」。
員警:
「行經行人穿越道要暫停禮讓行人先行,
麻煩出示你的駕照跟行照配合一下,謝謝。」
自小客車急著轉彎,差點撞上行人,
以後不管是右轉還是左轉,
當行人走斑馬線迎面過來,
車子未禮讓就違規。
實際到內湖成功路和陽光街路口直擊,
發現不少車輛不顧行人
就在左右兩側直接通過、未禮讓行人,
這樣都已經觸法。
現行法規,當轉彎車要轉彎,
行人也在過馬路,
如果車頭已經進到斑馬線上,
而行人距離車輛3公尺內,
大約是一個車道寬
就可開罰1200到3600元的罰鍰。
(2023/6/30起改為6000元罰鍰)
北市交通大隊分隊長王偉宇:
「最近這幾期的取締,都會以攔停為主,
除非是交通有其它的狀況,才會用錄影舉發。」
根據統計,
107年斑馬線上的車禍意外死亡14人,
108年1到3月則有4人,還有2件是公車肇事。
死傷人數直線攀升,讓轉彎車問題不容忽視,
提醒駕駛禮讓優先,先停等,讓行人通行,
避免讓轉彎車成為殺人兇手。
(整理:實習編輯張庭瑄)
資料來源 : 東森財經新聞 交通部 交通警察
留言列表